音乐舞蹈学院 高春乾
在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中,针对刚步入大学阶段的大一学生来讲,整体学习进度稍有缓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在步入大学前的艺考学习期间,有着参差不齐的学习进度。由于艺考培训机构众多,教师水平也良莠不齐,以艺考为目的的培训机构缺乏对声乐学科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学习,致使学生对于声乐这门学科的认知都有所偏差和误解。
声乐作为一种学科来学习,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解剖和探讨。1986年第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设立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自此各大专业类高校都纷纷开设了这三种唱法的学习,但三种唱法的异同,却一直争论不休。
美声唱法“太靠后”“咬字不清晰”,民族唱法“太靠前”声音“挤卡压”,通俗唱法发声方法“不科学”等一系列的唱法歧视流传开来。那么声乐发展到今天,伴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奖赛的设置,使我们对专业发展的看法已有了很大改观,对于唱法的错误歧视也慢慢消退。但基层音乐教育的薄弱,致使我们的学生仍存在错误的认知和唱法歧视。
科学的发声方法,打开喉咙,气息歌唱。这几个字适用于所有的唱法,无论哪种唱法的学习,都需要打开喉咙,都需要气息歌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声发声方法。而区别唱法的不同在于咬字、作品风格以及腔体的运用上,所以歌唱技术的学习是共性的学习,共性的学习亦是基础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