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孙宇茹
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已经过去一半,告别了前八周一周24节课的繁忙,终于有机会坐下来总结回顾以及反思。做老师的时间不长但也快四个年头了,从曾经的不以为然到有时候的无力,我在问自己:为什么刚开始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和学生相处都感觉很轻松,反而随着经验的丰富和资历的提升时常会有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当这种感觉来临的时候我就充满了自我怀疑?我到底是不是适合做这个职业?
直到有一天参加了学校的一个讲座,卢院长邀请了西大的李剑利老师为大家做了一场“回归本质不忘初心——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的讲座,在那场讲座上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是得到了解惑的灵药,我知道前方的路该如何走。
首先,我们要明白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习总书记曾说: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五大职能之首,本科教育应该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而我身处的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就是真正只做本科教育的地方,在这样一所院校,如果不能专心于本科教育那必然是不合格的。
那要怎样做好本科教育呢?李老师向大家讲了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史启祯老师就说:对一个教师而言,教学和科研就像鸟的两只翅膀一样,一只翅膀是飞不起来的。这个话确实给我很大启示,这也完美的解答了为什么在代课的过程中会时常觉得吃力,那是因为教师也是要不断成长、不断通过科研来帮助自己的教学,因为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没有较强的学术功底,势必不会讲出一流的课程。我们写教案的时候有一项是课程的扩展性,这一点曾经让我很是头疼,但是如今我懂得了教学的学术性意味着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创造和扩展知识。如今是网络时代,如果我们讲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出来,那么老师的意义在哪里?因此教学相长绝不是一句空话大话,教师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一定也是造就学者的一个过程。如果教书几年之后有一种自己被榨干的感觉,那么这个教学工作是失败的,因为忘记了自我成长便是对学生最大的不负责任。
最后李老师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自己搞学术的一些方向和心得,给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点了一盏明灯,好像突然就有了方向。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李老师告诉大家: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新时代所有教师的使命和担当是需要不忘初心、回归教学,真正为培养人才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