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王妙
近期,个人有幸参加了学院第二批“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专题培训,自10月21号学习以来,我观看学习了626分钟的视频课程,悉心传道的授课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有限的学习时间使我受益颇多,其中,中山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王竹立老师的“如何打造信息时代的金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视频共113分钟,首先,王老师给出了“水课”和“金课”的定义。“水课”即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金课”即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高阶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有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主张课程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认真花时间、精力、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时间和思考。其次,王老师就如何设计建设信息化“金课”展开讨论,在“金课”设计上,王老师给出了“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三大设计原则。“新理念”即体现信息时代的新知识观和新学习观、“新模式”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新评价”即落实多元化、差异化评价机制,培养创造性人才。
观看完视频,我感触很多:其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要杜绝满堂灌现象。课堂上不是老师讲学生听,也不是老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其二,“金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在每一章内容结束时,老师要总结自己完成了多少知识点的传授,培养了同学什么能力、训练了哪方面的思维。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应该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多开展思维的相关练习。知识传授是基本,通过学习的过程,思维得以训练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其三,现代教学理念注重情境导入,首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同学的探究和讨论,达到知识的建构,就能调动同学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同学语言表达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其四,我们处于网络发达的时代,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并存,如果一门心思的只是想着把传统课堂打造为“金课”,那一定是故步自封。我们必须进入互联网+课堂,把互联网上的创新信息、生活信息、教育信息等引入课堂。
总之,作为一名有师德的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要想着一本书、一套教案教很多年、很多届学生。要淘汰“水课”、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强化本科教育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