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部 母小琳
11月14、15日,个人有幸参加了陕西省民办高校教育协会举办的全省民办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会,为期两天的学习使我感触深刻,收获良多,下面我将一些所思所想与各位同仁分享。
第一,无论任何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讲政治,学政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对思政教师的六个要求的第一个要求。虽然在这次会议上主要是针对全国思政教师的要求,但任何教育者都必须清醒的认识我们今天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中央召开的针对高校教育的会议多达70多次,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所以任何专业的教师都应该养成讲政治、学政治的习惯,关注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做到“课程思政”,培养既有过硬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
第二,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讲话中的内容之一,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更是实践中任何专业教师应该认真体会并力求突破的难点。今天的国家发展是创新发展,今天的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首先应该从教师的教学开始。如何跳脱“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度热情,如何从低头族到抬头族,如何摆脱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困境,这是教师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是主体,老师是引路人,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借助身份优势压制学生的独裁者。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也就是说人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相反的情况下则很难有所创造。其次,引导学生大胆的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主人翁意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才可能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质疑,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活跃思维,思维才有可能创新。以思政课为例,面对汉文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书目,了解历史事件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课堂讨论;面对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可以通过作品设计的形式展现历史事件,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了解事件产生的背景、过程,通过过去展望未来;针对舞蹈、音乐、播音主持类学生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表演形式重现历史或体现当下。让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意义重大,培养人才艰难不易,做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脚步,用先进的思想意识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思想意识引领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无愧为人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