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谣言止于智者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孙宇茹

  每天早上上班打开电脑、连上网,不一会儿,桌面上就会弹出来各种新闻窗口,娱乐这一栏是我最常浏览的,可我对它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可以放松、消遣,恨是因为它老是让人真真假假分不清楚,每次浏览之后都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归根结底是因为网络信息总是谣言满天飞。

  本学期我带了一门《网络传播》的课程,其中有一个章节就是对网络谣言的分析。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谣言的演变,“谣言”最开始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谕”,被人顶礼膜拜;在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意为配上乐曲的韵语称为“歌”,不配乐曲的韵语称为“谣”,因此“谣言”只是一种被人传唱的歌曲;一直到了两千年后,“谣言”才被人们赋予不好的含义。那么谣言真的无恶不赦吗?如果有人说我们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就没有谣言了吗?可是真的可以吗?这里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去分析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原因。首先从史学角度来看:谣言并不是凭空臆造的,它也并不完全是邪恶的化身,它其实是历史的一部分。因此有人说,所有谣言谁引的不知道,因为没人知道是谁说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谣言,首先它是人类的需求,随着社会稳定受到挑战、人民生命受到威胁,人们容易有压力,因此谣言其实是人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投射;其次谣言源于人类的性兴趣,容易产生丑闻和流言蜚语;第三,人们容易焦虑,这个时候就会大量出现恐怖威胁性的谣言;第四,谣言来自于人类的渴望和希望心理,因此人类社会常常会散布白日梦式的谣言;最后是仇恨的情绪,它容易产生指责性的谣言和诽谤。

  那会不会因为谣言的不可阻止我们就放弃对它的管理呢?当然不是,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谣言传播和消解的模型。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了这一模型,即:R=i✖a,在这里“R”代表谣言,“i”代表事件的重要性;“a”代表事件的模糊性,后人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R=i✖a✖ia,新增的“ia”代表信息的不对称性,相信这一模型可以有力的证明谣言的产生,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它也就可以理智的去消解谣言。

  最后我想提出两点消解谣言的对策。首先,一定要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一旦政府长期失信于民就容易掉进“塔西佗陷阱”,到这个时候一旦有人散布谣言,政府再去努力就很难挽回形象和损失了;其次,我们应该善于利用新媒体帮助消解谣言,虽然新技术可以快速促进谣言的扩散,但它也能够及时发布真实信息,让更多人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谣言止于智者,希望所有人都能常葆一颗理智之心,拥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要成为谣言的“搬运工”。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