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王妙
近期,我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授课大赛决赛圆满落幕。个人现场观摩了第一轮九位老师的初赛和第二轮六位老师的决赛,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老师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方法创造了良好的授课氛围、唤起了同学们求知的欲望。以下是我观摩本次大赛的四点体会:
首先,作为教师想讲好一堂课,首先要做到的是用好教材用足教材,能够熟练的掌握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传达准确无误的知识点,不能误导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抓牢教材,读好文本。认真备课,吃透内容在课堂上才能言之有物。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下,网络带给学生们的是碎片化的知识,而老师更应架构起整个大框架,从根源出发,使学习有一条主心骨,顺其之而补其末,统一整合,完善知识系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而言,手中的“利器”就是课前认真反复的备课和课上清晰流畅的表达,只有用好手中的“利器”,才能取得课堂的成功。
其二,参赛教师都是用PPT结合板书的形式来讲课,讲究“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制作生动形象且容易抓住人眼球的授课环节才能吸引学生,比如可以加入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至于课程乏味;可以加入图片,增强学生兴趣,避免学生先入为主认为理论很难学,枯燥无味;可以加入视频,生动活泼有理有据。但是,内容比形式重要,如果教师没有认真备课,就不能制作出生动形象、能够很好服务于教学的课件。穿插一些图片和堆砌大段文字,这些外在的东西是不能把学生真正带进课堂。
其三,要与学生展开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既能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也能准确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个人觉得郑玮、王国英两位老师与同学的互动非常好,时刻把握学生领悟和理解程度,一堂有内容的课绝不是一堂只读PPT的课。老师能够基于课本的知识给予扩展,同时深入分析一些现象,这种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参与到讨论和思考当中。
最后,老师要注重打造和锤炼好自己的语言。课堂的效果和老师的语言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语都会给学生产生影响。精神饱满,讲解时口齿清晰,不仅把授课内容完整的讲出来,而且用词准确、不说废话让同学接受的都是有效信息。对课堂内容的梯度描述时,在课堂结束做总结时,英语授课可用汉语,确保每位同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加深授课的印象。
总之,从这次授课比赛中,个人从同行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科研素养,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