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崇宁
12月7日至8日,个人有幸与基础部宋晓焕老师、姜华老师一同参加了由陕西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的陕西省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会上聆听了江南大学董剑桥教授的题为:《外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的道与器》讲座,受益匪浅。
董剑桥教授的讲座从“水课”和“金课”谈起。那么何为“金课”?何为“水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日前首次给出解答:“两性一度”是“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反之,“水课”则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他说传统的课程观遵循“目标-达成-评价”,重目标模式,以教为主,强调传授、记忆和巩固,设计重心在于“学习目标与结果”,主要围绕教材、练习和试题。现代课程观遵循“主题-探究-表现”,重过程模式,以学为主,强调活动、合作、反思,设计重心在于学习过程与方式,突出学习经历和体验。基于此,他重新定义了“课程”、“学习”与“教学”。“课程”从预先设定的知识内容到“学习经验之履历”,即从单向灌输到主动探究的转变:求索探究、认知世界;“学习”是对客观世界意义的认知关系,同他者沟通的人际关系、同自身对峙的自我反思关系的统一,即从知识习得到具自身体验的转变:有效交往、自我反思。“教学”是作为反思性实践活动的协导与咨询:终身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目的是通过学习共同体实现与知识交往、与他人交往、与自我交往。
评价“金课”的标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在教学目标上要体现前瞻性、适应性、可持续性;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前沿性、时代性和思辨性;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科学性、人本性和差异性;在评价上要体现探究性、创新性、批判性。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在线数字媒体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育项目。它需要师生的现场授受,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控学习时间、地点、路径或步调。混合式学习可以弥补线上、线下课程的不足,实现统一标准下的充分可选性(课程可选、内容可选),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自定步调、时间、场所),针对问题援学(及时、透明的学习交互)、学习轨迹与绩效的完整评价(包括形成性、终结性评估)。混合式学习的具体实现形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摸索,没有固定的或放之四海皆准的形式,但无论什么形式,关键是要分析学习是否发生、如何发生、为何发生。
可以说教育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作为艺术类高校的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摸索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