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 李敏
《色彩构成》课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设计基础课程,在造型设计基础之上提升学生对生活中设计的色彩认知和再创造的能力。在进行《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深深感受到这门课与社会文化、专业发展、行业动向的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寻求一些改进教学的办法以提高教自身学质量。
一、实现媒介的多样化以丰富教学
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色彩的表现的媒介方式几乎都是水粉颜料。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的种类和配比已经远远超于自然色彩的种类,难以满足现实中色彩构成课和现代专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鼓励学生去发现和发掘新的色彩介质,鼓励学生去感受生活中各种设计下的色彩语言表现,充分地表达现代年轻人们的设计思想,符合现代社会设计思潮的发展,真正实现专业设计的应用。
二、调整知识结构,优化知识组合
在以往的色彩构成教学中,为了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往往会忽视色彩经验的回归和唤醒,忽略了对色彩应用的直觉感受和开发。由于色彩构成课程是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可以先平衡好色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适当通过简化图形设计的方式,来加强色彩的搭配与创新能力。从培养学生对色彩认知出发,培养学生对色彩和图形之间的创新性的融合。
三、增强设计应用性训练
一般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是较为单一的,作业的目的也很单一,因此学生停留在单项的思维中,设计的思路显得狭窄,并缺乏创造力,导致设计的作品不尽人意,也无法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因此,可以通过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挖掘色彩构成知识点在设计行业中的应用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及作业布置,从而提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和创造能力。
因此,作为专业课程教师,应重视本门课程的发展变化,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思考并优化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