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观看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选手巡讲活动学习心得


  11月25日,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选手巡讲活动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同时进行了网络直播。由于当天有课,很遗憾没有能观看直播活动。但值得庆幸的是,活动结束后仍能观看授课比赛的回放。

  本次竞赛共有四位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获奖选手进行了教学展示,20分钟示范课20分钟教学分享活动。课余时间我首先认真观看了获得文科组第一名老师的授课。她是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黄沚清,讲授课程为《古代汉语》,黄老师展示的教学内容为:“古书中的避讳”。黄老师的精彩讲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

  首先抓住我眼球的是黄老师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画面简洁清新,古风古韵溢满屏幕,把听众带回到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古代社会。

  其次,课程导入恰到好处。用黄老师的话就是:一是 “一个焦点,即有问题意识”,二是“一个引子,即箭无虚发”。导入语应紧扣教学内容主题,并且指向明确,就像弦上之箭。黄老师以家喻户晓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例,引入“避讳”的概念。带我们去寻找那来自于千年的古老记忆。黄老师的例子再恰当不过。第一,《红楼梦》家喻户晓,为众人所喜爱,作为例子导入一下子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第二,例子中,林黛玉为了避讳母亲的名字中的“敏”字,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又引起大家去思考避讳的方法有哪些。可谓一箭双雕。黄老师也谈到,在最初的课堂设计中,她为了用新奇的故事吸引同学们,采用了唐代大诗人李贺因避其父名讳终生不得参加科考年仅27岁就抑郁而终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听了这个故事会不禁唏嘘不已,难以忘怀。后来听取专家的意见,认为故事虽新奇,但对于要讨论的话题“避讳知识”没有多大的关联,且因故事过于引人注目反而冲淡了同学们对将要讨论的话题的关注。经过多次修改,最终选择了《红楼梦》中这一段作为导入语。

  黄老师围绕一个线索“古书中的避讳”,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分别讨论了其概念,避讳的策略(方法),进而探讨了避讳的原因,然后又结合近年来学术前沿的最新科研成果分析了避讳因其规律性、时代性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并指出古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鼓励同学们学以致用,利用避讳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传承我们的文明与文化。不仅如此,黄老师在最后进一步延伸主题,还引导听众一起探讨了避讳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指出其现实意义,引导同学们如何立足中华文化精华之处,借鉴西方的优秀元素,共同构建民主、文明、公平、平等的新时代礼仪之邦。

  可见,黄老师课程设计中注重“专业性、前沿性、启发性、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批判意识的学术思想,从而传承中弘扬中华文化优秀思想。黄老师最后用八个字作了总结:理想的课堂就是“文质兼美,道技相融”。理想课堂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与相结合,也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自觉挖掘知识,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奥妙与魅力的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审视其价值,立足历史,审视当代,充分认识到自己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基础部 刘晓连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