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浅谈儒家道德修养和自然生态观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启示


  国学院 高阅军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都一直关注着疫情的各种信息。关于此次疫情的起源和成因有不少说法,如气候环境、医理病理、饮食卫生等,在这里不做讨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是导致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种灾害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修养和自然生态观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

  在孔子创立儒学之时,确立了以道德修养为主,以自然生态观为有机组成的儒学思想体系。即以“仁”为核心价值导向的道德修养,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为模式。儒家的仁基本含义为爱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泛爱众、推己及人等更高层次的仁爱,重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性,提倡正直正道,尊重事实。儒家自然观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论语》中的天更多为自然之天,四时万物因天而应运生化,认为人应该敬畏天地自然。其中记载了孔子不用网捕鱼,不射巢中之鸟,爱护动物的事迹。《乡党》篇大量描述了孔子的日常生活,从中可知他非常重视饮食养生。孔子之后的曾子和子思重视道德修养,在内省基础上提出了慎独,扩充了中庸的范围,将内修与外治紧密结合。到孟子和荀子时,儒家的道德修养和自然生态观有了新的提升。在道德修养方面,孟子的四端说和心性论认为人的道德属性来源于天,提出了养吾浩然之气,大丈夫人格,反求诸己等修为方法。在自然生态方面,主张不违农时,不乱开采自然资源,保护动植物的生长繁育等,并将道德与自然相结合,提出了“仁民爱物”的博爱理念。荀子在道德修养方面重视后天环境对人品格习性养成所起的巨大作用,提出了学不可已矣、礼义教化等修为方法。在自然生态方面,主张顺应天道,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认识实践论。至此,形成了先秦儒学的道德修养和自然生态观。

  之后,儒家的道德修养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完善。汉代大儒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系统改造,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思想理论体系,重视民众的教化和社会的更化,提出了灾异谴告说,认为人的道德行为的善恶好坏会引起自然界的祥瑞和灾害。唐代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说,认为要遵循正统的儒家思想。宋明时期产生了新的儒学形式——理学。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人要遵循天理而行。理学流派之一的关学创始人张载,提出了躬行实践、民胞物与的思想。理学另一分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清代的儒学以考据为主,也称实学,主张经世致用。至此,传统儒学道德修养和自然生态观已基本趋于完善。

  通过对儒学发展主要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修养和自然生态理念,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有积极作用和启示意义。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和要点:一、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主张积极入世,追求修齐治平,为人民谋利造福。这启示我们对待疫情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组织开展防护和救治。二、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倡导仁爱。这启示我们在疫情防控中要保持良好的素养,管理爱护好自己,关心关照他人,尽自身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三、主张实事求是,追求公平公正。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负责。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疫情信息,提升自身的分析思考和识别鉴别能力。四、重视学习思考,实践应用。这启示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多了解疫情防护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五、提倡敬重自然,爱护生命。这启示我们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对天地万物要珍视爱护,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六、坚持中庸适度,和谐发展。这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把握好度,走正道,看待事物要辩证。考虑事情要周到全面,不极端、不偏废,做事要有准备,宽容平和地与周围相处,实现共同发展进步。我们要善于从儒家文化中吸取有益资源,深入了解疫情,加强防护,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更好的修养,不断走向成熟完善。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