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读孙民随先生的七律•有感于冠状疫情病毒


  国学院 王即之

  己亥岁末、庚子年前,一场声势浩大的瘟疫席卷中华大地,人们响应国家号召,都自觉地宅在家里为国家做着贡献。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呆在家里的人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通过自己比较拿手的艺术形式,来反思这场瘟疫、歌颂在这场瘟疫中奋不顾身走向前沿阵地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而诗词作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显学”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在文艺宣传方面一支不可忽视的先锋队了。同样,诗词评论员作为陕西省诗词学会麾下的一支队伍,也就派上了用场:点评和赏析会员们带着使命担当、凭借真情实感所创作出的诗词作品,以促成他们今后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那么较少的诗词评论员,到底该如何评论诗词作者的作品呢?那么原则是在“长安诗人”中自己找对象联络采访、索稿点评。这样我就锁定了几年前在紫阳中学参加诗词楹联活动时不期而遇的孙民随先生。当时的他是省诗词学会派来的,我则是省楹联学会派来的。经过简短地交流,我对他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斯人安于守拙,不趋巧伪,言短意奇,君子相也。

  在开写之前,我心里嘀咕着:自古“字如其人”,“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清•刘熙载《艺概•书概》)那么难道诗就不如其人了吗?我想肯定是“如其人的”,起码主体风格应该是一致的。带着这种心绪,我索稿拜读了孙民随先生的七律•有感于冠状疫情病毒。顿时,一种白描式的朴素和贴切、真实和自然,像一股清风一样扑面而来,可以说他的诗风和他的禀赋个性是遥相呼应、一脉相承的,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诗如其人”地拙素朴实。其诗曰:

  春未光临雪未来,疫情争抢便成灾。

  千家正待迎新喜,万仞还需防雾霾。

  应是神州欢庆日,却教病患甚为哀。

  出门岂可多留步?闹市街头不敢呆。

  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诗。这首诗紧扣主题、抓住特征,从环境、季节、形态诸多方面娓娓道来,由前至后把一个特殊的春节描绘得鲜活生动,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春未光临雪未来,疫情争抢便成灾。”总揽全局,直入堂奥。前一句点出冬渐去、春渐来、一冬无雪的写作背景;在做好铺垫的基础上,后一句顺理成章地写到该来的没有来,而不该来的瘟疫却不期而至,一时间汹涌澎湃,泛滥成灾。

  接下来,颔联“千家正待迎新喜,万仞还需防雾霾。”在承接首联的基础上,逐渐从大到小,从全景式地写意过渡到工笔式地刻画。前一句先写千家万户迎新喜的欢快,所谓的迎新喜就是准备过春节、过大年。春节在我国由来已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先民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乃报本反始、饮水思源也。应该说在当时没有宗教的中国,全国性的大迁徙、回家过春节实质上便是一种宗教了。后一句笔锋一转,写全国一盘棋,自上而下、从南到北,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全国上下有组织地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事的。那么这首诗的颈联“应是神州欢庆日,却教病患甚为哀”,其便是“系于时事”的产物。在颔联叙述的基础上,诗人适时转折,发出了心中的感慨和呐喊:“本来正是家家团圆、欢天喜地之时,谁能想到却意外地生发出那么多病人患者来,真是甚为哀愁啊!”此联对仗工稳,声情悲壮,设身处地传情达意,表现出一个文化人对病患同胞的真情关切,似乎是作者心中流淌的微澜。

  尾联“出门岂可多留步?闹市街头不敢呆。”融汇全诗主旨,善意地提醒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坚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和题目“有感于冠状疫情病毒”丝丝入扣,合而成体,自然而完美地结束了全诗。

  总的来说,孙民随先生这首七律用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语言淡雅天成,清新自然,以平易近人的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文字和深藏于心的意味融进诗中,形象活现,触景生情,表现了在典型的语境背景下所生成的感受;反映了人们热爱国家、同情病患的人文情怀,也展示出诗人自己以己度人、感时伤怀的真实感受,具有“诗魔”白居易诗那种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不失为一首好诗。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