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表演学院 王宣月
2020年3月27日,有幸参加了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质量革命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实践与应用”主题研究班,聆听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老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赵婷婷老师关于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高等学校要把质量文化当作推动大学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打造高等教育“质量中国”品牌背景下的他们研究的进展及成果,两位老师围绕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实践和应用,探讨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现状和趋势,以实践案例解读为主,就如何改进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运行机制、预设明确的学生学习成果、多元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首先我要感谢高校教师网培中心和授课的老师们,以及我校给予的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能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不停止教育教学的思考、学习,让我们对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如何更好的发现学生实际学习成果与预期学习成果的差距,如何改进教学反馈、推动教育质量,达到高等教育“质量中国”品牌有了深深的思考。两场讲座,两位老师均准备的细致充分,清晰的ppt、大量的表格及问卷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严谨和专业,实例的分享另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受益匪浅,留言区都是老师们的感慨和感谢。
两位老师从六大方面对主题进行了解读和讲授:一、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内涵及分类;二、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及案例应用;三、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评价及案例应用;四、大学生学习行为监测及案例应用;五、大学生思维能力测试及案例应用;六、基于obe的专业认证及案例应用。案例中将美国及英国的教学反馈与中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列举了nsse(清华大学研制)——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表(ccss)的数据分析,据史静寰老师说,调查表的数据来源涵盖了几乎所有类别的高等院校,985、211本科院校及部分民办高职等都有涉及。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两节课程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明白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该着眼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感受,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所在区,中国是经济第二大国,但教育却仅仅在全球一百多,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是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教育者是在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全面准备。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是学生学习质量评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史静寰老师说教育的本质是当我们忘了知识以后,剩下的是我们的素质。这才是“质量。”
两节大课的学习,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接受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许多素材。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勤思考,常消化,时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用新角度、新高度,重新去审视大学生学习成果,相信在所有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一定能够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打造高等教育“质量中国”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