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吕洋
3月27日下午,我在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平台上学习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赵婷婷教授的«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模型解读及应用实践案例分享»的讲座。赵教授从多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学习成果的内涵,特点及评价模型,并通过实用案例进行了分析,使我受益颇多。
大学生学习成果是指大学生在完成一门课程或专业学习后可能会做些什么。大学生学习成果既描述了我们服务和教学目标,又表达了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所能取得的成绩。具体而言,大学生学习成果是期望大学生在经过学习后取得的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和结果。它包括知识,认知能力,技能和情感,行为等多方面。
讲座中,赵教授指出科学评价大学生学习成效是高等教育实现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关键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构建了以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性格完善为评价维度的大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将区间数理论和改进AHP模型引入大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研究,建立大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模型,并利用某个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成效调查的基础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评价模型可以有效应用于大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对大学生学习成效的系统分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性和科学性,可以为大学生学习成效评价实践提供合理的考核与计量标准。
通过对不用类型学生的考察,构建不同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性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成效上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和科学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达到较好的学习成果。
从我院学生来说,我院目前主要以艺术类专业学生为主,而大学英语作为他们的必修公共课,给学生和授课教师来说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构建他们的知识体系则是一个要不断攻克的难题。我在给艺术类同学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课本知识之外增加了很多课外和以前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打好基础。通过课外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他们学习能力的目标。在学习之外,通过练习互动完善学生性格,使得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让他们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达到既定学习目标。
每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特色,不管学生的自身基础如何,作为授课教师都应该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把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消化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手法,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不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技能和情感,行为等很多方面。
赵教授举了很多例子帮助大家来理解,为我们很好的解读了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模型。通过本次培训,在授课方式上我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期待后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后能带来很好的效果。使得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课本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不再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程,而是作为一个交流工具,以后都能使用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