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杨江丽
3月28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处处长杨德山老师关于《质量革命背景下基于CCSS的学风评价建设的实践探索》网络直播讲座。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深入浅出的从三个方面分享了高校学风评价建设的重要性,学风研究的意义。
其实关于学风的话题早在2009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学员座谈会议上就强调过:以良好学风校风保证教育培训质量。那么什么是学风?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也曾说过,所谓学风就是教育质量。学风是没有列入高校课程的一门必修课,却使每个人收益一生的东西。它可以教会我们做学问的规范、处事的规范。
围绕“学风就是教育质量”。杨德山处长从多维度多角度讲述了如何对高校的学风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首先他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的投入还是学校主导的角度进行评价。如学生学习是否主动的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主动做好课程笔记,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主动阅读大量的学术类文章等;第二,课外课程学习情况评价。通过列举“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数据,及网络在线学习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院校学生课外学习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三,从学生学习动机的角度评价。也就是学生是否知道他在为谁学习,为什么学习,是否有这种学习“意义感”。所以在学风评价体系中, “学习意义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起点标准,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价值标准。学生的学习意义感能够使其充分意识自身作为学习主体的力量,积极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并构建知识与自身的意义管理,让真正自发性的学习发生。第四,从学业挑战度的评价。学生是否愿意主动承担一些具有难度的内容学习,是否愿意对新领域新知识的挑战。同样,也是通过分析985院校和211院校的数据调查结果,发现这两类院校学生没有实质性差异。且案例院校和对照组院校相比还总体偏低。并总结出其实主要影响学生学业挑战度的因素是学术类资料的阅读量太低,知识面太窄。
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对于高校会有什么变化呢?
杨德山处长强调,学风是凝聚在教育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后成才和发展必备的素质和条件,高校加强学风建设,也为每一位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学风也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坚持不懈的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因而,学风就是教育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