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苏静
2020年的春天,全国人民都参与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役当中,这场战役在党和国家的正确引导、严格把控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逐步拨开笼罩的阴霾,透露出胜利的希望之光。
疫情期间,全社会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确保各项工作井然展开。教育部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陕西分中心于2月上旬开通了“应对疫情支持服务专区”精选了80余门优质网络课程,开设若干网络直播课程,提供全程在线支持服务,供高校教师疫情期间免费学习。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将教师网络培训看作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为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我登录了“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教师发展在线学习平台”,参加了3月27日下午14:00——17:00时间段的网络直播课程的培训。这次课程的主讲教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赵婷婷教授,她讲授的主题是“质量革命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实践与应用”。内容包括“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内涵及分类”、“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及案例应用”、“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评价及案例应用”、“大学生学习行为监测及案例应用”、“大学生思维能力测试及案例应用”、“基于OBED的专业认证及案例应用”六个方面。赵教授的讲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案例典型,结论鲜明。聆听后颇受启发。讲座内容引发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于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深思:教学中,教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这就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吗?据赵教授的观点,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是全方位的,从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学习行为监测,再到思维能力测试。将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才能获得最真实最有效的学习成果。关于学习满意度的评价这一点,赵教授讲到存在一个满足学生需求的问题。她说,满足学生需求,并不意味着全面迎合学生。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这些年一直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需求以达到学生满意度的提升,这与“以学生为中心”是两码事。“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不仅要考虑到师生关系、不同学段、教材、课堂形式,还要考虑学校环境等因素。而满足学生需求,则应包括学习环境、管理服务、人际关系等方面内容。在谈到学习行为监测时,赵教授将传统学习行为分析和监测与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行为数据挖掘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学生行为监测主要是为了识别和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以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从而保证学校整体学习成果的水平和质量。传统学习行为监测模式监测到的主要是阶段性学习成果,是已经发生的行为;未来大数据学习行为监测模式有望在预测学生学习成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学习行为监测的内容包括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和学生的客观学习行为。学习投入评价的作用是识别、监测、预警、预测等。赵教授针对每一个问题都列举了相应的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这次培训,拓宽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新思考,更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新的认知。我们已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