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模型解读及应用实践案例分享”学习心得


  艺术设计学院 郭恺

  2020年3月27日下午两点,我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质量革命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实践与应用分享”的专题研讨活动。此次专题研讨活动分为四期,我所参与的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婷婷老师主讲。报告的主题为《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模型解读及应用实践案例分享》。

  此次四个课时的培训中,赵婷婷老师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评定和应用实践与各位教师探讨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实践案例分析并深入研究阐明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果、深入探讨学生学习评价系统利弊。并针对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定系统提出四项研讨问题:(1)如何改进学生学习成果评定系统;(2)如何更好的将改革的学生学习成果评定系统付之于实践运行中去;(3)如何分析、预判改革后的学生学习成果的运行机制;(4)通过介绍多元性评估方法及评估工具在实践应用中的经验分享,帮助教师更准确的判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能在实际教学中更为精准的帮助教师判断实际学习成果和预期学习成果之间的差值,使教师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反馈。以便更为精准、高效的针对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实施改进措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上述四项问题结合老师给出的教学评估内容逻辑框架,针对评估中的三项主体(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研讨,对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有如下三方面认识:

  一、针对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定系统多元素质的培养工作,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质量。通过对课堂学时学分、动手实践,结合校园内素材专业知识延展,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于专业学习中、融入日常生活中、融进校园活动中。

  二、为更好开展多元化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工作,针对教学,努力细分专业课程授课计划、完善课堂激励机制、严控课堂监督、落实课后学生反馈。从此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整体机制的构建。健全专业授课机制。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课堂互动、专业实践、学生课后反馈等。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有组织、有计划、有创新的课程机制是学生学习成果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1)要制订详细的课程方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所开展的课程进行方案的优化设计,做好知识难、易、需求等分析。2)精选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在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针对不同班级制订个性化的阐述方式,不断更新和微调授课内容和方法。

  三、制定并完善课堂激励机制。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往往是奠定一堂好课程的基石,增强授课的效果,应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和改进课堂激励方式。多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交流研讨,通过观察他人授课的良性激励方式,如公共选修课、枯燥的专业基础课程上,依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课程研讨等表现给予不同分数的打分,并依据学生综合表现给予等级评价,变相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打造高校教育质量品牌,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学习成果评定系统多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外实践、专业实践等内容进行评定的。在高校学生学习成果体系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更为关注学生学习质量的多元素提高,关注点应放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感受及学习质量反馈中,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真正参与到自我学习中来,关注自身在专业知识上的提高。这既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我们任教中最为日常的一部分工作。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