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杜曼
由于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有了很大的区别,学生的自主性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由于一些在校大学生未来的目标不明晰、对环境不了解、对学校的方针政策和程序不清楚等问题,学习风气与中学相比有着极大的落差,不能满足大学学习的广博性和专业的精准性要求,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进而在学业中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上所在。
一些大学生学习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未来的目标不明晰,不知道学习的课程与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即使知道但是由于受到现实中很多人转行就业等影响而对之间的关联持怀疑态度,或者本身不喜欢所学专业,认为自己毕业后不可能从事这样的工作,所以产生了学习的倦怠,随波逐流,放弃了对学业的追求。
那么,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树立目标,让目标成为明灯,引导学生的行为。由于学生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明晰,那么就需要各个学科的老师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上给与学生以帮助,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兴趣和能力,探讨并明确学习目标、事业目标和人生目标,设定学习目标,理智决策,制定长短期计划以实现个人目标。其次,在目标明晰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对自己实现目标的基础和限制条件有所了解。为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并说明学校、通识教育和专业学习的主要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课程和其它教育实践活动,弄清学校的方计和程序,必要时,学校可以向在教育、就业、个人事务、技巧或学习上有缺陷的学生提供其他资源,从而让学生目标的实现有据可依。最后,采取措施,改变学习态度,改善学习风气以便于目标的实现。从外在的保障上来说,授课老师可以开展课程辅导,进行课程学习答疑、学习方法指导,同学之间也可以互帮互助,课程辅导可以面对面也可以进行线上辅导,从内在的动力方面,还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指导和自立、自理的能力,自觉地寻求目标实现并采取行动。
在此强调的是,不管是在目标的明晰方面还是目标的实现方面,都需要老师、学生和学校共同的努力,尤其是在学生目标实现中遇到困难、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同学之间的互相带动和鼓励应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比老师开导更能打动学生,同学之间示范作用和传帮带,在目标明晰和目标实现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老师则更多的是发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口、了解更广阔未知领域的作用,使得学生的目标范围更广阔,让学生选择余地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