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党洁
4月11日上午,个人通过网络学习了陕西师范大学李贵安教授做的题目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的讲座,感受颇深。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在高校的职能定位方面明确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职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就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率较为低下。要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就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在教师
教学过程虽然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但在其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决定教学的形式、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因此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教师需有这个意识,也就是教师应该主动地承担起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任。陈宝生在教育部相关座谈会强调“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到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教育梦就是报国梦、强国梦。做为教师需要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比如有翻转课堂、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先进的教学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勇于实践,将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二、提高教学质量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虽然教学中的主体的是教师,但教学质量的最终实现还需要通过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1、通过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这些方法在运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提前的设计,在讲解具体内容之前,先通过设计好的问题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也可展示相应的案例,由同学们自己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这些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加深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传统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外,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教学方式。即在课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由学生去自主完成,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成果,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与相互学习,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具体内容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实践练习发现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