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学院 赵洁
“电影节”是专门针对电影艺术而举办的竞赛,对电影这一媒介形式的划分主要分为两种,按其形式分为长片及微电影(短片),按其表现内容主要分为故事片和纪录片。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它能以更直观的形式将其他艺术的特点综合一身,以栩栩如生的视听形象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然而,相对其他艺术形式,电影在创作上需要更多的设备、场地、资金支持,需要一个分工明确的专业团队集体创作方能完成,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财力和人力的匮乏往往使其无法真正应用这一媒介形式实现其创作意图。
从电影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从克拉考尔到巴赞均在其著作中提到电影与影像的区别。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一书中提到了“物质现实复原理论”,他指出电影作为摄影的外延延续了摄影术以机械复制的形式对物质世界进行复原,一如镜子的客观世界的反照,这种反照即影像。影像是对客观物质现实的记录,而电影按照一定创作意图对影像进行组织。这可以理解为影像是电影的基础,是电影更原始的形态。对于大学生创作来说,影像创作相对于电影创作来说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更加自由,更适合于刚接触这一媒介形式的新手,此外,从影像记录到电影创作也更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创作过程。
从当下媒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新媒体的出现正改变着人们认知世界及信息传播的方式。网络媒体、移动客户端媒体、数字电视等以其自身优势成为当下民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网民约为7.72亿人,其中以手机作为上网设备的人数占97.5%。在庞大的手机网民群体中,有大量青年学子将手机作为移动拍摄设备以及剪辑设备,利用手机视频客户端如“快手”、“抖音”等上传自己创作或记录的短视频。在后现代的文化环境中,短视频这类快、短、平民化的影像形式相较于耗资大、制作周期漫长的电影艺术更容易唤起大学生影像创作的参与度。所以“新西部全国大学生影像节”的命名与定位扩大学生创作的媒介外延,也更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