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听卢晓东教授讲座“从新工科到新文科——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专业’视角“心得


  基础部 华芳

  为响应高教司2020年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使卓越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教育部全国髙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定于2020年4月10-11日举办“新时代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建设与教学管理”网络直播专题研修班。课程内容从基层教学组织定位与职能、教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角度出发,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教学科研质量、教学技术等能力的提升。此次课程我听取的是第四场,北京大学卢晓东教授的讲座,题目为:从新工科到新文科——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专业”视角。

  卢晓东,北京大学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兼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曾任北京市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质量工程”总结与论证专家组成员、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专家组成员等。

  卢教授在讲座中与大家分享了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他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才是一流本科教育独特的特征。“一流本科教育有别于其他类型本科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留白”。“留白是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关的哲学概念,与没有留白概念对等的概念是说学生的头脑被既有理论遮蔽。学生会带着理论的眼镜看新出现的现象,不会有什么新发现,这时候他就被遮蔽了。因此,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我们要关注:是否在学生头脑中植入了很强的理论框架?即使学生有机会遇到新现象,他们是不是会跑到旧理论框架中去解释?这是整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

  早前,我在相关报道中曾读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曾表示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我们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几位学界大佬也都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一流本科实质上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目标。其核心依然是提高质量,提高竞争力。一流本科的内涵建设必须要有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积极性,充分释放教学生产力活力的学校内部体制机制。

  通过卢教授的讲解,我了解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前提条件在于明确大学之本。大学本科的基础性和大学本科的开拓性与创新性共同构成大学本科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大学本科改革的要害所在。实际上,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是一流本科教育之所以“一流”的独特表征,而这一独特性又会在教育思想、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一流”不同于其他本科教育的独特性。另外,一流本科教育还应通过“国外国际化”和“在地国际化”两种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卢晓东教授还指出:专业是一组课程组合而非实体,培养跨学科复合型语言人才可以有跨学科本科专业、个人专业、辅修专业、双学位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等等模式。他认为,当下,“新工科”、“新文科”专业都具有跨学科专业特征;跨学科专业组织和人才培养需要校内财务和编制核算、核心教师发展、住宿学院制度、专业管理制度改革相配合,同时也需要逐步扩大学生的学习自由。

  关于新工科、新文科中的语言教育模式构建,卢教授分析、列举了国内外一些高校创设的新辅修专业等大量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案例。卢教授的报告精彩纷呈、新见迭出,令人耳目一新。

  年前,教育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为了加快国内高水平本科教育,推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教育部正式决定全面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这个计划拟定从当年开始到2021年,利用3年时间建设1000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可见国家对于新文科、新工科的倡导并非纸上谈兵,而其发展在未来必然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人才培养之本以及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其改革发展方向。我非常认可卢教授真知灼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研究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对待教学也抱持科研的态度,积极发展教学学术能力,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知识的发展逻辑,更好地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思创能力。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