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适应时代需求 转变教师角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转变》学习心得


  基础部 王丹

  4月10日下午,个人在学院教师在线学习平台有幸聆听了赵洱崇教授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强国、国家精品慕课《管理沟通》。讲座的题目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构建新形态立体化教学体系》,赵教授语言幽默风趣,将很多严肃、难懂的问题用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感叹,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将授课智慧融入到课堂的点滴之中。

  首先,赵老师分析和总结了高校的教学现状:教学行为与学习结果难有关联反应,教学科研与能力提升少见因果效应,教学改革和社会需要难见契合效果。总体来讲,就是教师教的痛苦、教的乏味、教的疲惫;学生学的费劲、学的无味、学无所用。显然,新世纪出生的大学生对于现在的教学现状也是不满意的,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压迫式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疫情期间,由于形势所迫,教师展开线上教学。相信初期尝试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不适应,觉得网络环境下的授课“不真实”“不严肃”、充满“网红感”。但是一段时间后,线上教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譬如信息数据的收集,实时互动,网络媒体教学资料获取的便捷等,所以在新时代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更能适合时代需求,能够让学生满意,能够达成较为理想的授课效果,是所有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赵老师团队提出的“123”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给我带来新的教学启示。注重教学中的关联时间和线索,串联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相结合,由强迫式教学向参与式教学转变。课前重视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课件的精心制作。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增加较新的、主流的音频、视频材料,将学习内容具象化、形象化,加深印象。授课中的重点则是有意识地转变教师身份和角色,由主体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交流者,从而更多地去引导教学主体学生去参与课堂、去讨论和思考。课后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更多强调词汇的有效记忆、课外口语交流的实践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以致用”。在课后的问题设计中,更多地引领学生换位思考,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切实做到“学有所思”。

  讲座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赵老师讲述自己录制课程视频的事情。在慕课、微信大力提倡的今天,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传道受业者,更兼具“导演、演员、场务、幕后”等多重身份。特别是提到他在录制视频课程时,会一字一句的修改视频字幕、专业术语,甚至亲自观察并选取适合知识讲解的场景和合适的音画结合内容,还要不厌其烦的与录制视频的公司沟通细节,让人感叹:其实所谓的“金课”就是“精课”,精益求精的课程。只要做到精心设置,精益求精,就没有讲不好的课。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认知,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将任重而道远。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