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米晨晨
4月22日周三下午15:00-17:00,本人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聆听了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博琴教授的讲座:成果凝练与成果奖申报,了解了国家级教学奖项不同等级的要求、教学成果的内涵、项目申报前后遇到的问题以及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基础改革的研究和实践项目申报前后的情况。他在报告中结合实践接地气地细致讲解了申报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身为国家级的教学名师的冯老师确实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教学研究之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必须好好地像名师请教学习,争取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冯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实践和理论两手抓比较稳妥。首先做实践,其中有理论。”针对这一点,我们年轻教师,特别是之前没有接触过教学理论的教师,需要好好补上这一课。之前一直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认真埋头苦干,好好教书就一定能出成绩,现在看来,缺少了理论的指导,再埋头苦干也只能止步在专业教学门口,没有办法精进。
冯老师还讲到三个概念的区别,非常形象地说:“工作:有薪水回报。成绩:是个人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别人。成果:可以复制。”他的讲解让教师明白三者的区别。之前一直认为成绩和成果是一个东西,现在才明白其实是优秀运动员和教练的区别。国家名师老师应该是教练,不是优秀运动员,应该具备一套培养人才的方案。冯老师讲成果的特点时提出:“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总结出一定的东西,可以给别人以参考”。看来,做到这一点才是教练,才具备教学成果奖申报的资格。
他还提到成果申报时注意的几点:有顶层设计,找准问题和创新点,起一个好名字,效果要用数据并且尽量用关键和重要的信息,附件中最重要成果必须突出。还向我们讲述了在申报材料中要把理论、事实、数字写实在,这样接地气又实用的操作怎叫人不爱?除此以外,还讲到交大早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艰辛和在艰难条件下改革创新的一系列历程。最后为了保证讲座内容大家都能掌握吸收,还专门设置了讨论题,供老师们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期间他虚心地提到以上所有的奖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不是他一个人的成绩。这也让我们年轻教师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国家奖必须是团队的成果,个人是无法办到的。
尽管讲座原本规定只有2个小时,但冯老师坚持把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讲完,可见其平时细致认真的踏实工作作风和对年轻学生和教师倾囊而出孜孜不倦教诲的高尚师德。冯老师在一场讲座中向其它教师传达了什么是科研、教学实践、师德三者相结合的国家级名师!我们应好好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