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做到真正的“教”与“育”


  基础部 姜华

  5月8日下午,我参加了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联盟举办的在线名师报告会。此次报告的主题为“深化教学改革 强化课程思政”。报告教师为赖绍聪教授,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赖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在教学及科研方面屡获国家级奖项。

  这次有幸聆听赖教授结合自身37年从事高等教育的经历,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三个方面,探讨了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和途径,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必须认清高校学生本身的特点,他们正处于18至22岁之间,独立意识和叛逆心理并存的特殊时期,常常会对正面的价值观教育持怀疑甚至排斥态度。同时社会和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也使得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主义思想。此外现行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部分社会不良现象之间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最后互联网时代商业、消费、网络文化兴起,异域和媒体文化渗透,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价值观取向是与非的判别难度明显增加。鉴于学生的特点,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必须反思我国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是否存在弊端?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是否忽略了“育”的深化和价值观教育的融入?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主要将焦点关注在知识传授方面,专业课教师对价值观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对“教”与“育”的辩证关系思想认知模糊;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难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改善学生盲目崇拜的价值观念;“一言堂”式的课堂氛围未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师生关系、课堂环境、课堂秩序、课堂文化及校园文化等因素与正确价值观养成的密切关系认识不足;高校教育中占主体学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育”的功能和价值观教育的融入。因此必须深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强化“育”的功能。

  深化改革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时刻记住教师是仅次于父母,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转换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家长的引领者。教师能够挖掘对学生具有思想启迪、行为导向和心灵震撼的价值因素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教师应凝练教学内容,让自己的课程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并具有特色,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积极探讨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行程探索精神和独立人格,并在其中体会到自我实践的价值。鼓励学生拓展实践,从而明确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知识是无穷尽的,教师是通过知识的讲授,让同学们学会并形成学习、思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意义的人。因此真正的教育过程是:“教”是手段,“育”是目的。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